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确定计划 完善资 料 |
4、本次实验用水,为什么? 5、试液的pH值应控制在么范围?实验中是如何控制的? 6、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时间? 要求各组根据讨论完善计划,确定本次项目的实施方案,突出本次课教学重点。 分配任务,填写《任务分配表》。 发放《实验情况准备表》、《原始记录》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表格。 |
质量监督组:公布考评方案,进行释疑工作。 1、各工作小组:根据讨论,参考标准操作规程,完成本次项目方案,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填写《任务分配表》 2、质量监督组:根据讨论完成本次项目考评方案的定稿。 领取表格;提供《实验室安全注意》、《评分表》和《标准操作规程》等供使用。 |
制定详细的项目执行计划 教师作为项目的引导者,抓住标准制订这一重要方面,实现规范化操作 利用此环节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加对规范操作的理解。 |
计划实施 (90分) |
实施准备 |
根据各小组填写的《实验情况准备表》发放试剂和仪器; 
协助解决相关问题。 |
各工作组:根据小组分工,领取试剂和准备仪器。 |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尽力做好配合工作,突出规范性。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计划实施 (90分) |
实践教学的情景气氛,为实践教学做准备 |
总结:主持问题讨论,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EDTA的称量不需要精确,台秤称取即可,也不需要使用容量瓶,因为后续要标定浓度。 (2)储存EDTA溶液要选用聚乙烯瓶或者硬质玻璃瓶,以免EDTA与玻璃中的金属离子作用 要求:配制好溶液待标定 
总结:主持问题讨论,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 作为基准试剂,只要本身不在高温下反应,总是要灼烧最大化除去杂质的,而烘箱只能除去些低沸点的杂质。 (2)滴定时要集中注意力,视线通过锥形瓶口, 从上向下观察溶液颜色,到溶液中紫色消失,显示为纯蓝色,需要大家抓住“颜色突变”这一点多琢磨。 观看操作示范:邀请质量监督 |
根据方案,配制EDTA(0.05mol/L),根据本组情况,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1)EDTA的称取是否要精确?是否用容量瓶? (2)配制好的EDTA储存在什么容器中?为什么? 各工作组:配制好溶液后转移至试剂瓶 质量监督组:做好指导导监督工作 根据方案,对本组所配制的溶液进行标定。对有疑问处小组讨论,及时记录; 通过练习,根据本组情况,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1)实验需要基准氧化锌在 800 度高温下灼烧至恒重, 为什么不能像无水碳酸钠, 直接放在烘箱里烘至恒重不行吗? |
“做中学、勤思考” 教师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质量监督员检查指导操作,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以技能大赛的标准严格要求,增强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磨练技能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计划实施 (90分) |
预标定 探讨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 |
代表对滴定操作步骤的难点终点半滴操作演示,穿插教师进行补充解释,讲解评分标准,并解答问题; ![0[NZR2O0J(U0Z`PRFBEC]$E](/__local/3/3E/C9/134D388912EC7406857DA482B6D_785FDA26_1D58.jpg)
 ![)BU`QWG43}ZM]{IK@~ONN~F](/__local/6/9D/C5/EE17E70A7CC0A930B1556EF4D1C_0DFF1600_696.jpg)
滴定前 近终点 终点
(3)总结观看视频图片 (4)要求学生做一份空白 再引导观察指示剂直接加蒸馏水稀释的现象 归纳总结:铬黑T作为金属指示剂一种有机染料,本身显蓝色,它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与其本身颜色显著不同的配合物以指示终点。 |
(2)滴定终点的颜色是纯蓝色,到底怎么判断, 我怎么总是把我不好? (3)临近终点该如何处理? 终点半滴的控制? (4)为什么终点的现象是由紫色到蓝色?变色原理是什么? 质量监督组代表进行演示,并讲解评分标准,其他人认真观看。 学生实验发现空白样几乎不消耗EDTA直接显示蓝色,再观察,蒸馏水加指示剂的现象,发现指示剂本身显示蓝色,再对比滴定前、后终点的颜色现象,思考讨论,结合教师讲解,掌握本次课的难点内容。 |
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判断配位滴定法终点的颜色,能以一反三,达到 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难点内容是由学生在练习中思考提出,充分体现了做中发现、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加深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有效突破难点。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标定与复标 结果计算 |
启发引导:在滴定前加入金属指示剂(用In表示金属指示剂的配位基团),则In与待测金属离子M有如下反应: M十In MIn 甲色 乙色 
这时溶液呈MIn(乙色 )的颜色。当滴入EDTA溶液后,Y先与游离的M结合。至化学计量点附近,Y夺取MIn中的M ,使指示剂In游离出来,溶液由乙色变为甲色,指示滴定终点。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配位滴定法的操作,以掌握重点; 强调:组成员间的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规范的填写实验的原始记录,不篡改。 提出标定要求:3平行 (CEDTA,mol/L)= (mZnO×103)/ MZnO×V EDTA 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 要求:标定结束,完成报告 |
学生通过练习,观看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思考问题,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 工作组:按方案和要求操作;标定→复标→计算 1、标定(2人) 2、复标(2人) 各平行标定3份; 及时记录原始数据; 质量监督组:根据评分表,对工作组的操作打分,并记录问题;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本组所配制的EDTA的浓度;完成报告的书写。 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 |
以技能大赛的标准严格要求,增强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磨练技能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学环节 |
教 学 活 动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结果分析 (15分) |
|
黑板展示《结果统计表》,请各组填写结果(EDTA配制的浓度及各自的相对平均偏差); 根据结果,进行分析,选出优秀组,进行表扬。 |
工作组: 1、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和检验报告 2、组长总结 质量监督组: 各组得分;暴露问题 结果统计表(见附表) |
通过各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直观了解各组项目完成的情况,突破难点、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自我激励 |
评价总结 (20分) |
总结评价 作业 |
请各小组从项目准备、资料合理使用、仪器和试药试液准备以及操作规范合理四个方面,展示操作照片,就规范性等,对本次项目教学的得失进行讨论总结,进一步对EDTA的配制与标定进行完善。 综合学生自评、组员评价、技能考核,结合在项目完成中该名同学的表现,为每名学生写出评语。 完成书后“目标测试”,可四叶草社区网站,进行互动。 |
观看照片,分析问题,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试着进行总结,待全班讨论完毕,记下操作的完整步骤和注意点,写下自己的观点。 1、填写《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在本项目完成中的表现; 2、填写《组员评价表》,对同伴在项目完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意见。 质量监督员完成总评分的统计。 完成相关思考,利用网站进行交流互动。 |
给学生抒发感受的机会;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共享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是给教师反思的机会,以学促教。 巩固本次课程内容。 |
教学反思 |
在本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赋予的教学活动的空间,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教材,将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技能大赛材料和信息技术充实教材内容,采用项目教学的形式,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展开竞赛,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利用网络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小组汇报时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和感受。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合作潜能;为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在课前,对质量监督员进行辅导,将任务提前布置,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资料搜集的工作,实现了质量监督员的监督评价,利于任务的完成。在课堂上,师生、生生进行互动学习,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的融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职业情境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不够。 改进: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监督员的培训,增强项目完成中的环节控制能力;指导学生多加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