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江苏省职业教育周小琴分析检验赛教融合名师工作室网站!
 
   
成果展示
专业与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资源建设
团队发展
社会服务


  教学改革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教学改革 >> 正文


禹晓梅《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禹晓梅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教案内容: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授课内容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置和标定

学科

药物分析技术基础

班级

17高职药学1

授课人

禹晓梅

课时

4

课程分析

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各专业教育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药学类专业学生高级检验工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章节地位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是学生学习了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理论知识并做了相关实验后,对滴定分析以及滴定分析实验具备一定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滴定实验设计能力。

教材分析

1、选用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郑敏主编《药物分析技术基础》—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材。

2、教材特点:本教材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注重知识的优化和更新,内容贴近实际,涵盖广泛,注重技能的培养,具有“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的特点。

3、教材处理:配套使用我校精品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分析化学实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职生共性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精力充沛,善于模仿,对于感兴趣的知识积极性很高,观察能力较强,动手能力也较突出;但同时自控能力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

授课班级具体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文献检索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自行查阅资料的能力;

2、从基础实训即开始实行的分组协作,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为本次课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澳班实行小班授课,课堂气氛活跃,更有利于实验过程的组织。

确立依据

1、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3、所授班级学生认知能力

知识目标

1、学习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用草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

1、正确使用分析天平进行减量法称量固体物质;

2、正确使用酸碱两用滴定管,会控制滴定终点;

3、能够初步设计实验原始检验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工作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3、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勤于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项目

内容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高锰酸钾浓度标定的规范操作;

2、滴定终点的确定。

1、播放操作微课视频,强调《标准操作规程》的重要;

2、使用考评表格,督促学生进行标准操作;

3、讨论→示范→练习→讲评→操作→评分找错

教学难点

数据的处理及对分析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推理探究,化解教学难点。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前后联系、学以致用和协作动手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将大赛标准引入课堂,将职业规范引入教学,既真实又有效,以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标。

 教法设计

1、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解决问题,把完成任务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

2、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示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或示范,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学法设计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主动建构新知。

2、小组合作法: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鼓励她们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1、实训资源 :校内,充分利用实训资源,按照技能大赛场景布置教学,以便学生对于操作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校外:鼓励学生到企业见习,积累经验,使学校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场景。

2 、立体化教材 ,将教材与动画、任务、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相结合,寓教于乐。在本项目的预习、实施和课后的延伸提高阶段,要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通过网站上国家药品分析检验工技能大赛的赛场视频,感受所要求的职业素养;通过教学课件、实验室虚拟软件和教学录像,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通过在线测试和师生互动,巩固实训效果,方便自我总结提升,便于师生交流。

3. 信息资源,校图书馆、机房全天候开放,使同学们更好的查阅资料。

教学评价包括对项目本身的评价及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项目本身的评价以项目执行是否顺畅,是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否达到为评价依据(见附表1),学生技能的评价包括项目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评价(见附表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达到要求,模式开放,学生自由度高,参与热情高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小组课前准备的实验方案太过粗糙,说明不能将以前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活学活用,最好的办法还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以及查找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组织由课前、课中、课后三块组成,其中课前布置任务,合理分组,学生查阅资料,指定初步计划;课中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启发引导、确定方案,实验操作,评价总结;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企业见习等,拓展自身能力。

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与意图

1

1、  按照学生特点4人一组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

2、  布置任务:预习实验内容,提示复习相关知识;

3、  上传微课操作视频,告知精品课程网站;

4、 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药品

http://www.ycptu.edu.cn/UploadFile/20107414159227.jpg

1、  明确小组成员各自职责,进行合理分工

2、  按照任务要求预习实验,复习相关知识;

 

 

3、  查阅并制定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步骤,并设计原始检验记录。

1、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缩小小组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通过观察视频,使学生有所准备的进入课堂;

3、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1、 选派小组代表展示设计方案,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 对小组的设计方案作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确定最终实验方案,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步骤, 列出所有知识点及所涉及的基本操作要点;

3、 为达到本次课的知识目标,详细讲解最优方案的原理、 所用试剂及仪器、 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

讨论结果,全班分析讨论,取长补短,确定最优方案;

 

2、 按照最终方案,讨论操作要点;

 

3、 学生动手找出整理所需试剂及仪器;

 

4、 清洗仪器。

 

1、 集体讨论过程中,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做出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

板书给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的完整方法,并提出任务目标。

听课、记录

结合传统板书加深记忆。

4

 

1、  托盘天平知识(提问托盘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http://www.zhku.edu.cn/zhongxin/xnsys/pzyy/kejian/28/img/D28YQ8.JPG

2、  实验室巡视,个别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从而完成第一个教学难点。 并注意过程评价;

 

3、  任务结束注意组织学生对过程进行分析讨论, 总结操作中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

 

 

 

1、  回顾托盘天平、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称定高锰酸钾、溶解、煮沸、放置、过滤、贮存备用)进行实验操作,组长负责组

员的工作安排,各组

员相互协作,按实验

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及时真实,确保实验安全。

 

 

1、 运用建构主义理念, 将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经验生长点;

 

2、 课前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 课上运用小组合作法解决问题, 从而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1、  分析天平知识(提问分析天平操作步骤,学习减重称量法,播放分析天平微课操作视频,请同学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2、  酸碱两用滴定管知识(提问操作步骤,播放操作视频,请同学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3、  巡视实验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滴定终点的确定,思考实验原理;

4、  监督学生的操作过程,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发现问题。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操作过程,肯定学生的成绩,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干涉。

 

 

 

 

 

 

 

 

1、  回顾分析天平、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  观看微课视频;

3、  代表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发现问题并讨论;

4、  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精密称定草酸钠基准物质、溶解、滴定、记录读数进行实验操作,组长负责组员的工作安排,各组员相互协作,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及时真实,确保实验安全;

5、  填写原始检验记录;

6、 根据本组情况,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1)为什么滴定过程的颜色是这样的?终点怎样判断更好?

(2)怎样把握滴定速度?

1、运用建构主义理念, 将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经验生长点;

2、自主探究,印象深刻,学生的错误尝试和教师的讲解会让技能学习变得更加深刻;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

4、根据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讲解颜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判断终点的颜色,能以一反三,达到教学目标;

 

5、“做中学、勤思考”教师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6

1、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评价,针对操作过程和计算结果提出思考题,启发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反思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2、启发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3、对各小组从项目准备、资料合理使用、仪器和试药试液准备以及操作规范合理四个方面,就规范性等,对本次实验的得失进行讨论总结,进一步对高锰酸钾溶液的配置与标定进行完善。

 

1、计算检验结果并比较各小组的计算结果,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反思改进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

 

 

1、以技能大赛的标准严格要求,增强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磨练技能;

 

2、个别发言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引导,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反思实验。

7

1、对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给予鼓励;

2、对每一组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

 

1、自评,填写《学生

自我评价表》;

2、互评,填写《组员

互相评价表》;

3、书写实验报告。

通过本环节,综合评价学生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总体表现,使学生在获得肯定的同时,意识到不足及改进方向。

 

 

 

 

 

 

 

 

 

附表一:项目评估表

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能力目标达成情况

 

 

 

 

素质目标达成情况

 

 

 

 

重、难点突破情况

 

 

 

 

学生兴趣

 

 

 

 

总体评价

 

 

 

 

 

 

附表二:操作过程及结果评价表

项目

自评

20%

小组互评

30%

教师评价

50%

单项得分

总分

方案展示(10分)

 

 

 

 

 

仪器准备(5分)

 

 

 

 

天平称量(10分)

 

 

 

 

滴定操作过程(20分)

 

 

 

 

文明操作(10分)

 

 

 

 

数据记录及处理(10分)

 

 

 

 

标定结果评价(20分)

 

 

 

 

结果分析、项目总结

15分)

 

 

 

 

 

附表三:原始检验记录表

高锰酸钾标定原始检验记录:

 

1

2

3

Na2C2O4+瓶)初重(g)

 

 

 

Na2C2O4+瓶)末重(g)

 

 

 

Na2C2O4重(g)

 

 

 

KMnO4初读数(ml

 

 

 

KMnO4末读数(ml

 

 

 

VKMnO4 (ml)

 

 

 

CKMnO4 (mol/L)

 

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结果计算

                       2m (Na2C2O47 )×1000

C(KMnO4 )=     ----------------------------------------------------------             mol/L

                 5[V(KMnO4)-V0]MNa2C2O47

                                                             mol/L

                                                             mol/L

                                                             mol/L

C1+C2+C3

平均值:( NaOH)=  --------------------------------    =                      mol/L

                                3

极差==                                      mol/L

精密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9-2018 分析检验赛教融合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0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1043号



联系电话
0516-82559039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学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