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江苏省职业教育周小琴分析检验赛教融合名师工作室网站!
 
   
成果展示
专业与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资源建设
团队发展
社会服务


  专业与课程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正文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36    学分:8

适用专业:药物分析技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药物分析、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分析化学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的基础,也是从事医药、生物、环境、化学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可提高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而设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本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总结,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总体思路

1.体现不断创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新观念。

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丰富分析化学课程的内涵,使本门课程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和学习理论的载体,而且成为介绍分析化学最新进展、探求学习方法的平台,通过不同渠道,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3.课程标准要结合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便于操作与管理。

4.课程标准要体现现代科技含量,在学生学习评价、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具体设计

《分析化学》有理论课、实验课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等形式。实验课可以和理论课并进,也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理论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及其在药物分析专业中的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须的知识基础。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克服传统教育重教轻学、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的缺点,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部分教学内容采取讨论与设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后列出疑难问题,第二次课时划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激发思维,这样可引导学生自己钻研理论、提出问题并发现规律。

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相互协作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获得支撑后续课程如药物分析等的重要分析化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解释一些药学科学问题并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认知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分析化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理解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各类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熟练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药物分析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胜任与本专业有关的新药研究、从事药物质量检验和药物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二)能力目标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操作训练,打牢学生专业基础;通过课内外研讨、实验操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师、学生的双边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药物分析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及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 通过分析化学中各种分析方法及其最新进展的学习,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思考、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

3. 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身边有关物质鉴定与分析的关注和思索的良好习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相关药物分析工作实践中去。培养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0

2

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4

4

8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8

2

10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0

10

20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4

6

10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6

8

14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6

4

10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4

6

10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2

0

2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6

8

14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2

0

2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4

2

6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概论

6

4

10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6

2

8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4

8

2

 

2

 

76

60

136

 

序号

课程模块(章节)

课程内容及要求

活动与建议

参考

课时

1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在药学各专业中的作用;

2.熟悉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过程和步骤;

3.了解分析化学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对分析化学的了解和兴趣。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分类的认识。

手段:多媒体、板书

2

2

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1掌握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

2.熟悉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重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法及有关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

难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方法: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认识;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板书

 

4+4

3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1.掌握滴定分析法的有关基本概念;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滴定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其浓度的表示和计算方法;各种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熟悉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

3.了解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

重点:滴定分析法的有关概念、特点和结果计算;滴定方式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难点:滴定分析法计算

本节知识内容,学生前期已有一定基础,通过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和适当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理解和掌握标准溶液掌握滴定分析中的计算。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板书

 

10+2

4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在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各种类型滴定曲线的基础上,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各种类型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

2.熟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方法;

3.熟悉非水溶剂的分类方法及溶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非水滴定的基本原理。

4.了解非水滴定的应用。

重点: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难点: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主要采用知识讲授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对酸碱质子理论的掌握。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对不同酸碱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的掌握;适当安排提问和讨论,加强师生互动识。

手段:多媒体、板书

10+10

5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1.掌握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的关系,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金属离子直接滴定的酸度控制条件。

2.熟悉EDTA 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特点;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及其使用条件,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消除方法;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3.了解配位滴定法在药物测定中的应用

重点:EDTA 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特点;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及其使用条件,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消除方法

难点:配位滴定法的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配位滴定有关概念的熟悉和理解;适当安排提问以加强师生互动。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对配位滴定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对配位滴定条件选择的理解和熟悉;适当安排一些提问以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手段:多媒体、板书

4+6

6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掌握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和计算。

2.熟悉高锰酸钾法和亚硝酸钠法。

3.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及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了解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重点:高锰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和计算。

难点: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对氧化还原滴定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再通过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对条件电位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讲授和提问帮助学生对氧化还原滴定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采用讲授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碘量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熟悉不同碘量法的应用;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法的原理和应用。采用讲授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亚硝酸钠法的原理和应用;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手段:多媒体、板书

6+8

7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1.掌握沉淀滴定法中三种确定滴定终点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3.了解沉淀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银量法的原理、滴定条件

 

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归纳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对沉淀滴定法的理解和掌握;对重量分析法的理解和掌握;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板书

4+4

8

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1.掌握电位分析法的有关基本概念(化学电池、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不对称电位等);直接电位法中溶液 pH 的测定;电位滴定法的实验技术和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方法。

2.熟悉 pH 计的原理及有关实验技术;其他离子选择电极的测定方法;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

3.了解常用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构造与原理;各种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原理、特点和性能;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基本应用。

重点:电位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采用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介绍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型、特点;采用事例、图片,增强学生对电化学分析的了解和兴趣。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顾原电池和电解电池的原理;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演示方法,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帮助学生对直接电位法的理解和掌握;对电位滴定的理解和熟悉;对永停滴定法的理解和熟悉

手段:多媒体、板书

4+6

9

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1.掌握电磁辐射的能量、波长、波数、频率之间关系;光谱法的分类;

2.熟悉电磁波谱的分区,分子对光的吸收与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各类光源、单色器、检测器。

3.了解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法的发展。

重点:电磁辐射的有关概念;光谱法的分类。

难点:分子对光的吸收与吸收光谱

 

采用讲授法和问题式教学法介绍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对光学分析法分类的掌握;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介绍光谱分析仪器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演示的方法,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手段:多媒体、板书

2+0

10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和特征,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及几种光路类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化合物定性和纯度检查。

3.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关系,光电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

难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和问题式教学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知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分光光度计的熟悉。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分光光度计实验室。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通过讲授、讨论、问题式教学和归纳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熟悉;适当安排提问、讨论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演示方法,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手段:多媒体、板书

6+8

11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

1.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的特征;荧光寿命和荧光效率;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2.熟悉分子荧光的发生过程;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寿命与荧光效率;

3.了解荧光分析新技术。

重点荧光寿命和荧光效率;

难点:分子荧光的产生;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图片、板书和动画讲授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通过讲授、动画和启发式教学法讲授荧光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讲授、动画和启发式教学法讲授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其他荧光分析技术。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板书

2+0

12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及吸收峰的强度;吸收峰位置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峰位因素;基频峰。

2.熟悉振动形式的书写及读音,某基团振动形式的表述;特征峰和相关峰;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振动自由度;常见有机物的典型图谱;

3.了解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红外光谱仪的性能;试样的制备。

重点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基本振动频率;电子效应对峰位的影响。

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归纳教学法。通过图片、板书和动画讲授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红外光谱仪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板书、视频

4+2

13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概论

1.掌握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原理,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比移值与分配系数的关系。吸附色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薄层色谱中薄层板的种类。

2.熟悉平面色谱法分类,各色谱类型中组分出峰顺序,了解各种类型色谱的操作方法及应用及实例。

重点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难点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展开剂

 

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动画讲授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讲授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讲授色谱基本理论。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板书

6+4

14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1.掌握气相色谱法一般流程、速率理论在气相色谱法中的具体运用,范第姆特方程以及各项的名称;检测器的性能指标;定量方法中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以的计算。

2.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柱温的选择,检测器的分类以及选择,热导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3.了解分类和特点,定性分析方法、应用与示例。

重点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难点:定量方法中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以的计算。

 

 

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动画讲授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归纳教学法讲授气相色谱法固定相和载气;气相色谱检测器。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讲授定性与定量分析。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

6+2

15

第十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掌握化学键合相的性质、特点和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二元混合溶剂强度参数的计算;分离条件的选择。

2.熟悉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机制,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和正相键合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部件;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和适用范围;

3.了解速率理论对选择实验条件的指导作用;

重点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

难点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分析方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动画讲授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讲授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适当安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手段:多媒体、灯板书

4+4

 

考试

 

2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由教研(科)室主任负总责,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成立教学组,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总结反馈。建议每周安排2-3次课,即4-6学时。每两周进行一次辅导答疑。

教员根据教学实际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归纳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与课标的设计紧密相关,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微观的、不易口头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变成生动具体的、有趣的、简单明了的、宏观的、一目了然的知识,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二)教学评价

对课程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可准确反映教学质量的水平,而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可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进行三位一体的总体评估。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课堂内容融会贯通,讲解精炼;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照本宣科;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板书整齐有条理,注重现代教育的应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快慢适中;熟练应用专业外语词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结合分析化学教学内容重视素质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学内容丰富,反映分析化学学科进展。

学生课程学业考核

1.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理论考核9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40%50%

2)实验成绩的综合评价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和学习态度,鉴于实验技能考试的可执行性较小,学生的实验成绩为平时成绩平均分,满分为10分。实验课平时成绩可根据每次的实验报告和现场表现记分,占总成绩的20%30%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理论课考试试题类型及权重

选择题20%30%、判断题10%20%、填空题10%20%、名词解释510%、简答题1020%、计算题10~20%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1)选择题(单项选择):(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2)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4)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5)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与思考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教师

    具有药物分析专业教育教学背景,从事药物分析相关课程教学多年、具有本科

学历,既了解现代计算药物分析思想和理论,又能把其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

来,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2.实训装备

建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应软件。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1.实用原则,目前我校使用的的分析化学教材是邱细敏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三版),该教材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

2.系统性,指把关系较密切的章节归在一个单元中进行教学。比如将滴定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中的共性问题分别集中在各自概论中进行合并施教。

3.先进性,体现在把先进的、最新的分析技术适当地编入教材。

4.衔接性,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药物分析课程的衔接。

5.根据学生的基础确定教学与教材内容的原则。

6.教材的编写应方便学生学习、阅读和理解。

除了注意语言通俗和行文流畅外,用适当方式表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编制提示性强的图解和具有归纳性的表格等。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进一步加强分析化学相关资源建设。不断进行多媒体幻灯、电子教案、课堂设计等资源优化。补充和完善精品授课录像,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领会。

2.根据实验教学需要,逐步制作实验操作演示视频,更新陈旧的电化教学资源。

3.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变动,并适时修订。

 

(制定人:王玉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9-2018 分析检验赛教融合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0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1043号



联系电话
0516-82559039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学府路